2022年6月29日
站內搜索
>>>
您現在的位置 > 教師頻道 > 教師文章

2021屆高三語文高考備考研究及復習策略

 
發布時間:2021/1/24

  

2021屆語文高考備考研究及復習策略

    一.語文高考考情研究

2020年高考全國I卷語文試題在考查原則上,堅持穩中求新、穩中求變,盡量保持與往年試題有銜接照應。在考查導向上,體現立德樹人、服務選材、引導教學。在考查形式上,強調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在考查范圍上,落實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在呈現方式上,則以真實、典型、具體的語文實踐活動情境為載體,設計特定典型任務,考查考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1.試卷結構

2020年高考全國I卷語文試題結構穩定,與2019年一致,試題模塊依次為論述類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文言文閱讀、古代詩歌閱讀、名篇名句默寫、語言文字運用、寫作。整體而言,題型變化不大。從具體的題型細節上看,全國卷的發揮也是比較“穩定”的;再具體到題型的考查深度,可以發現傳統題型與創新題型的結合趨勢更為明顯,如2020高考全國I卷語文試題6和第9題。該試卷更加注重對考生綜合分析及應用能力的考查,保持了創新的趨勢。

預計2021年高考語文試卷結構、試題分布、分值分布大變動的可能性不大,應該會繼續貼合社會時事和保持一定的創新趨勢。

2.難易程度

高考全國I卷語文試題的難度值:2016年0.623、 2017年0.620、2018年0.642、 2019年0.682。教育部考試中心專家表示,2020年全國卷試題難度值穩定,從素材選取、試題設計等方面綜合把控難度,使其與學生總體作答能力水平相當,讓學生都能發揮出應有水平。

首先是在選取試題閱讀材料時,將所涉內容是否在學生熟悉的范圍、學生生活中能否接觸到作為重要的衡量標準。以論述類文本為例:全國I卷的材料主題是“孝”的內涵形成及歷史演變,文章中提到的家庭倫理問題與每一位學生都息息相關。

 

同時,不回避熱點話題。以實用類文本為例,5G網絡、數字經濟和產業優化升級、新冠疫情等都是備考過程中普遍關注的熱點,這些內容都納入了高考命題的范圍,學生不陌生。

并且,傳統文化和日常生活入題。以語言文字運用試題為例,語料話題分別是篆刻、印章、有氧運動,均取自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所以,預計2021年的試題難度不會有太大的波動,學生平時在緊張備考的同時應多關注日常生活。

3.內容取材

2020年語文試卷囊括了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與熱點素材,既有對傳統文化技藝的傳承和弘揚,又有對世界文化經典的解讀和拓展,還有對時事要聞熱點的關注。整張試卷取材范圍廣、跨度大、內容豐富,更需要考生博觀約取,擁有宏大的胸襟和開闊的眼界。

如論述類文本閱讀,從孔子時代的“孝”到現代社會中家庭倫理的變化,“孝”的內涵在順應時代的變化而發生改變;而古代詩文部分又很好地體現了對中國傳統士大夫、文人的精神傳承。這些試題都將傳統的精神與現代社會的發展融合,F代文閱讀部分的海明威則是西方戰后精神的象征,他的“硬漢”精神也非常符合當下的文化語境,創作原則更是后人效仿的對象。

如實用類文本閱讀和語言文字運用,從5G網絡到數字經濟、從疫情影響到經濟發展、從傳統文化(篆刻)到航空航天,這些都緊跟生活、緊貼時事熱點。

語文學科是綜合性學科,所以在復習備考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關切生活、關注傳統文化、關心國家大事和時事熱點。

4.立德樹人

語文教學不單傳授知識,還要還要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立德樹人和弘揚核心價值觀。這些方面在全國卷語文試題中都有體現。

 論述類文本體現了傳統倫理觀念在當下的適應情況,蘇軾的政治舉措、人格風度等也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語言文字運用題中提及的中國行星探測系列被命名為“天問”,更是將屈原時代人們對宇宙蒼穹的奇幻想象和強烈的求知欲望與今日的科技發展、航天技術相結合,就像是為中華民族圓了幾千年的飛天夢想。作文也是同理,材料中的三人中無論是哪一位,我們都可以聚焦于他們的品行、家國情懷以及個人境界的層面來提煉作文立意,將提煉出來的人物精神放到現代的背景下觀照,指出他們的思想價值和現實意義,從中獲得啟發并激勵我們學習。

所以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還要培養學生個人修養。

二、復習備考策略

根據歷年高考趨勢和我校學生特點制定語文復習備考方案。本學期完成第一輪語文復習,主要任務是夯實基礎;第二學期開學到五月上旬,完成第二輪復習,主要任務是能力突破、提高做題能力;五月中旬到高考,主要任務是回歸課本、精準練習、提高能力。

1.因班施教,實事求是

我校地處鄉鎮,離城區距離遠,所以生源素質較差,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較差,學校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了梯級編制教學班,根據各班學生語文基礎差別較大、語文素養積累參差不齊的特點,我們高三語文備考復習采取因班施教和全程全員育人導師制,開展分層教學,力求每個層次的學生的語文能力都能在緊張的復習備考得到充分提升。

2.明確目標,查缺補漏

第一輪復習重在培養學生梳理和建構系統完整的知識體系。在復習備考中突出一個“全”字,各考點全面鋪開,確保無遺漏。二輪復習突出一個“!弊,進行復習,不搞面面俱到,根據自己的薄弱環節集中攻克難題。方法:回憶所講,回翻所做,明白要求,清楚要訣,集中精力,及時歸納,找出良策,章法不亂,積極開展針對性訓練,以期二次鞏固。

3.提綱挈領,深入鉆研

輪復習應該是全面系統性復習,要全面閱讀教材,查漏補缺、夯實基礎;二輪復習應該是提綱挈領式復習,要善于瞻前顧后,明確重難點,完善知識系統,增強"一個題就是一個類型"的意識,切實弄清問題出在哪里,為何出錯,是知識的漏洞,還是能力的欠缺。復習的最大問題是浮在考點表面,知識一知半解,不能做到準確深入細致的探究,花費了大量時間而收效甚微,甚至是毫無收效。我們的對策是,精細訓練,重在成效,形成快捷、準確的解題思路和技巧,防止以看代寫,以想代寫,把煉精”、“做會作為二輪復習的原則,力求在難度低的試題中不失分,在難度高的試題中多得分,以期全面提高得分率。第三輪復習,就是沖刺復習階段,要研讀考綱關注考試范圍、新增內容、題型示例等,精選材料重點訓練,做真題,調整心態進入高考狀態。

4.精心選題,質量求上

復習階段是接收全國各地各類復習資料的高峰期,應該有選擇地利用其中有典型意義的題,不做簡單費時的機械重復。因為,題的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備考的質量,題不在多面在精。所以,我們倡導用高考真題,以此體驗高考、解讀高考和熟悉高考,實現與高考零距離接觸。我們也借鑒各地市模擬題中的新題,多見些新題型。當然,也可利用已練過的題中的典型試題,可以收到溫故知新的特殊效果。

5.短板學生,強化訓練

 有不少學生數理化、英語等科成績都不錯,而語文卻是“短板科目,臨近高考,學科補短”刻不容緩。針對這部分學生,一卷得分的高低至關重要。調查表明,有相當多語文能力并不很強的學生,在高考語文選擇題部分往往取得高分,這表明,同二卷部分的語言表述題、作文題相比,“短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通過一定量的強化訓練拿一卷基礎知識的分數相對容易些,這部分學生與其把更寶貴的時間花在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上,不如把力量放到語言基礎知識的復習上來更明智,收益會來得更大。我們對這類短板”學生,開展了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

6.學練結合,重在提高

忌多而不精提不高。許多學生為了在高考中領先于其他人,總是絞盡腦汁想方設法要比別人學得多。這種想法是正確的,但是他們往往采用多做題的方法,花去比人多得多的時間,卻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忌學而不思提不高。題目是知識的載體,有的學生做了很多題目,卻仍然不能舉一反三,甚至三不能反一,其真正的原因是他們沒有養成思考、總結的習慣。

.具體辦法

1.注重學情,有的放矢。文化課班線開展三輪復習,新組建的藝術班只安排一輪復習。在所有班級中,重視“講”,更重視“練”。要在“練—的模式中摸清學生實情,狠抓學生的薄弱環節。針對學生一輪復習的實際情況,了解清楚他們對所學內容掌握的程度、存在的問題、需要加強的地方等各個方面,尤其對大多數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普遍感到頭痛的專題做到心中有數后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做到低起點,快步伐,確定目標各個擊破。

2.課堂教學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實現高效課常。

①要堅持學生自悟、討論、探究的課堂模式,做到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不講,重點講那些容易混淆的地方、那些容易忽視的地方、那些多數人容易出錯的地方,做到目的明確、重難點突出。

②課堂教學利用提問設計和合作探究的方法,調動學生積極的思考,注重提高單位時間內的學習效率,向課堂45分鐘要成績。

3.精選復習材料,選擇符合高考命題動向、知識含量高、思維開放度大、文化內涵厚重的高品質資料,借助這種高端平臺,實現彎道超車,提高語文復習的效率與效果。

4.堅定不移地堅持“天天做”和“周周練:“月月考”制度。督促學生按質按量完成練習。要把基礎知識的識記、理解、運用統一起來,堅持“記憶是基礎,理解是核心,運用是目的”的策略,做好“周練月考”工作,做到全面復習中突出重點,重點復習中夯實基礎。

5.在精講完作文各個專題的基礎上,進行作文升格訓練。目前的問題是作文訓練量太少,甚至以考代練,這也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堅持每周必寫,或者成文,或者列提綱。作文審題決定高考成敗,這是重中之重,復習中繼續加強審題訓練。

作文訓練的重點:真正的好文章應該是從關注社會的大處著筆,從積淀文化的根基上落筆,在深思熟慮之后的從容抒寫。因此,從強化中華傳統文化以及當代先進的思想文化的熏陶入手,加強學生作文中的文化含量。

6.系統進行語用題復習。

堅持以高考試題為基礎,以各考點訓練為主線,涉及所有題目,關注近三年沒有考查的題目。語言表達運用重在閱讀理解和語言表達方面的考查,訓練時關注學生對語段的理解能力以及學生語言積累能力。

①首先注意審題能力的培養,尤其是隱性信息審題的培養。

②注重訓練的梯度以及典型例子的篩選,真正起到以一當十的

作用。

注意探究答題規律,我們常常發現有的學生知識儲備并不少,但做題時往往會出現答非所問現象,考不出應有的成績。這主要是由平時做題沒有把握好答題的角度、對答題規律沒有研究。應對之策有二:一是在專題訓練中,強化審題意識,要求學生關注典型題例,多注意答題規律的探索,做到舉一反三;二是關注生活,多一些對生活的感悟,這樣就不會在試題面前手足無措了。

只要充滿信心,拿出行動,抓住重點,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有針對性地去復習鞏固,在語文復習方面是一定會取得實效的。

 

 

撰稿:李杰        供稿:教科室






 相關新聞

 滿園春色關不住,只因我是園丁人 2019/1/3
 鑄師魂 立師表 再續育人激情 2019/1/21
 統編教材高中語文必修(上)使用心得 2020/12/17
 2019 統編人教版高中數學 A 版必修一教學計劃 2020/12/17
 關于英語科目新教材教學的思考 2020/12/17
 高中物理新教材教學交流材料 2020/12/17

主辦:金寨縣青山中學 制作:金寨縣青山中學信息中心
地址:六安市金寨縣青山鎮  聯系電話:0564-7411035
皖ICP備07000179號-1六安新聞網
本免费Av无码专区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