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度金寨縣青山中學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備考經驗交流材料
今天,抱著交流的目的來介紹我校生物復習的做法,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不足之處,請大家多多指正.
從近幾年高考命題來看,中等難度以下的題目基本上都占在80%左右,考綱以外和課本以外的內容很少。重點考查雙基,尤其是能力方面的考查力度不斷加大。生物教學中的學生在學習生物時存在以下四種現象:
現象一:課本內容記不清,課外內容注意聽
現象二:口頭提問像真會,考試做答卻不對
現象三:復習就是做資料,教材考綱全丟掉
現象四:主干知識沒過關,偏難險怪用力專
我們的學生,總體情況是尖子生少,中等水平的偏多,而高三生物學一輪復習直接決定著后續復習的效果,繼往開來,扎扎實實抓好該一輪復習是鞏固學生的生物學學習基礎,提高生物學高考成績的關鍵。高三一輪復習,既要傳承一些經典的舉措,也要與時俱進和創新,這樣才能有比較好的效果。
下面是我們在高三一輪生物學復習中的幾點做法:
1、 多角度研究高考,并注重實效
注重研究的實效性,提高復習的針對性 教師首先須認真研究近幾年的高考試卷,同時與考試說明、教材一起綜合分析,清楚高考復習內容和范圍,每個知識點的考查要求,以及難度和深度。
通過高考等各類大型考試評分標準來指導學生答題 學生的規范答題是不容忽視的一方面。評分標準是高考閱卷的重要指導文件,通過研究、分析可以大致看出對學生答題的要求。注重對歷年來的高考答案和評分標準的研究,細心揣摩、分析,總結出答題的規范、注意點,以便在平時的復習中對學生加以訓練,減少答題不規范而失分的情況。
2、 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課堂
長期以來的灌輸式教學,尤其是復習課使學生養成了等、靠、要的“惡習”,學習往往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為使高三生物學課堂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可嘗試采用“學生主體參與”理念下的“多步情境導學”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復習。例如復習“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這一節:第一步預習交流,預習題目選擇教材中的基礎知識,重點內容加以強調,花很少的時間將該節知識梳理了一遍,高效快速;第二步質疑辯論,對學生出現較大分歧的問題,如格里菲思的實驗結論能不能說明DNA是遺傳物質,進行課堂辯論,期間教師給予點評和總結;第三步延伸討論,選擇本節內容的重難點問題,如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進行相互討論交流,教師設置問題梯度,該過程原料是什么,在發生著什么,說明了遺傳物質的特點是什么,一步步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教師給予鼓勵性點評;最后總結歸納、自主提問,教師總結本節內容,并反問學生還有什么疑問,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此教學模式可改變以往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填鴨式”現象,而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整堂課,發出的聲音絕大部分都是學生的,教師只是起到引導、評價、糾正和總結的作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預想到課堂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難以掌控的情況,如何面對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如何調節學生在辯論中的情緒激動等。因此從表面看教師雖然說的少了,但其實幕后做的工作是多了,這樣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
總之,教師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所設置的環節中,成為課堂的主人。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積極自覺地去思考、理解和記憶,高課堂復習的效率。
3 、 幫助學生創造適合自己的復習方法
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第一階段的復習是理清單元知識點并夯實基礎。為了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明確相關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使知識系統化,教師指導復習方法,讓學生自己選擇嘗試。
方法一:讓學生提供一份知識框架圖,例如對高中生物學教材必修三可以以細胞到個體到群體為大框架,讓學生發散性地去回憶每個框架涉及到的知識點,如看到細胞結構幾個字,就主動在紙上畫一個細胞,標出來各部分的名稱、作用,再想想還跟什么知識相關,并聯系與分泌蛋白合成、分泌有關的細胞器有哪些?……這樣的聯想十分重要,因為很多高考題目都類似這種模式。
方法二:把考試說明放在面前,旁邊放上課本和筆記本。對照考試說明將知識點逐一過關。讓學生每看一個知識點,先盡力回憶以前學習過的知識,然后核對課本是否正確,如有疏漏迅速記錄在筆記本上,這樣達到滴水不漏的效果。
不管用哪種復習方法,都可以運用一些小技巧,例如比較法,將教材中相關的知識一起進行比較,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一些難區分或易混淆的知識點。例如,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比較等。最后,當所有的知識點都過濾一遍以后,可嘗試根據考試說明的大標題,用一些結構圖把主干知識塊聯系起來。這樣在一輪復習中對生物學基礎知識有個系統且全面的認識,在二輪復習中才會有新的突破。
幫助學生巧記知識點,根據不同類型知識的特點,創設出不同方法幫助學生記憶。其中:(1)對于重要生物學結構、生化反應、生命活動調節過程等,教材中都有幫助理解的圖解,這也是各類大型考試的出題材料。因此,幫助學生認真分析理解并記憶這些圖,不僅有助于學生記憶知識,也有助于學生應對考試;(2)對于抽象的知識,如蛋白質結構的有關計算、堿基類計算、遺傳定律的應用、能量傳遞效率的計算等,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將其總結歸納成要點,寫在顯眼處,既便于解題時查閱,也便于集中記憶。
高三階段的學生壓力是巨大的,一方面是學習上的壓力,另一方面是心理上的壓力。作為生物學教師,應是學生的良師更是益友。除知識傳授之外情感溝通更加重要。在交流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充分認識、接納自己,賞識自己,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對高三階段的學習充滿信心。良好的心理狀態,決定了學習效率,也決定著學生的命運。理想目標的指引加上教師的激勵,有助于學生克服學習過程中的種種困難和挫折,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
高三復習,最忌諱的就是盲目,所以在復習每一章知識之前,我一般花一節課時間從高考要求、高考熱點、考題特點、高考命題趨勢等四個方面給學生做全面分析講解,這就是我所給學生強調的“磨刀不誤砍柴工”,有的同學不耐煩,認為這樣浪費時間,沒有必要,但我強調不要認為這是無用功,雖然花了一節課時間,但你能把這幾個方面掌握好了,分析透徹了,就能做到心中有數,復習時能有的放矢,重點把握,難點攻克,否則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知道側重點,影響復習效率。
關于復習方法,我們教師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1、在備課上下大功夫。
備課即是新授課教學的重要環節,更是高三復習課課堂效率高低的重要制約因素。所以教師要經常研究考綱,做到準確把握每一節課的重點難點;與其他生物教師討論突破難點的方法,精心篩選典型例題,探尋典型例題的最優化講解方式;研究統復習課、講評課等課型模式;探尋作業中共性問題的解決辦法。通過科代表反饋自己所交班級的學生對即將要復習內容的掌握情況,這樣可使復習更具有針對性,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奠定基礎。
2、提高課堂效率、認真上好高效課。
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本學科理解記憶性內容多,生理過程性內容多等特點,引導學生以生理過程為主線,把單元知識點連成線,結成網,自主歸納知識體系,畫出單元知識概念圖。同時利用典型例題及時反饋,每一道典型例題都盡量留給學生討論解決,讓學生形成主動學而不是被動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通過每一復習課的學習,有所悟,有所得,既溫故又知新。努力貫徹學校“講、練、悟”三位一體的高效課課堂教學要求。
3、根據生物在理科綜合中的分值分配,科學編制試卷,提高課堂訓練的效率。
高考生物在理科綜合的300分中占90分,時間分配約45分鐘,而我們1節課正好是45分鐘,可以完成一套試卷。
4、在作業布置、檢查與講評上下工夫。
用好復習資料,每一個練習,在布置給學生之前,我都提前先作一遍,結合考綱,作出取舍,以免學生做無用功。對資料中不到位的地方,精選典型例題有針對性地強化,使課堂練習和作業布置有機結合,避免重復,提高效率。針對作業中出現的共性問題集體講評,把試題歸類講評,幫助學生真正找出錯因,提高講評的針對性,高效性。
5、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與答疑。
輔導與答疑能夠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發現學生的薄弱之處,癥結所在,能夠發現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能夠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針對性地指導,幫助他們查漏補缺,能夠對單科較差的學生有效答疑,補差提高。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認真準備晚自習輔導,同步練習中的每一道題都做在學生前面,分析每一道題的考查的知識點、能力要求,以備學生質疑時既提高答疑效率,又一語中的。
6、重視補差工作。
我和班主任積極配合,努力做好梯隊管理與補差工作。根據高二到高三學生的歷次生物成績檔案,準確確定各層次補差對象,辦補差班,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并分層輔導,耐心答疑。此項工作非常繁瑣,工作量大,但十分重要,保證了單科成績的有效上線。
除了注重復習方法外,我認為還應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注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學生考試成績的好壞,除了與基礎知識掌握的牢固與否以外,還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有關,如閱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獲取有效信息能力、綜合運用能力、逆向思維能力等。尤其是語言表達能力和獲取有效信息能力,特別差,不知道大家是否與我有同樣的感覺。一個問題,你要講他一點都不知道,也不是,他也多少知道些大概意思,但答出來的語言就不是那么回事,不是用詞不科學,就是不精確,要么就敘述不合邏輯、羅嗦,甚至辭不達意,大大影響得分率。針對這種情況,我在上新課和復習時就有意讓學生多做這樣的習題,進行訓練,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回答,要寫出來,有時他們講的和寫的還有一定的差距呢,再給出標準答案,讓學生對照,找出差距,進行修改,通過前后比較,時間長了,能悟出一些方法和技巧,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提高。分析歷年高考,以社會熱點、焦點,發展的新成果、新成就為背景來考察書本知識的題目,年年都有,而且是命題趨勢,但學生在這類題上的丟分率特別高。其實仔細分析,這類題目也并不難,雖然背景材料很廣、很大,但最后落腳點還是在書上,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題在書外,理在書內”,也是考察學生的運用能力。這類題學生丟分的原因,我分析,不是他們基礎知識掌握的不好,也不完全是運用能力差,而是題目意思不能完全理解和把握。所以我對這些題進行專門訓練,并給他們總結“六字” 解題方法,即:審——審清題意;讀——讀懂材料;抓——抓住關鍵詞語;獲——獲取有效信息;答——給出正確答案。我跟他們說,只要牢記這六字方針,一遇到這類題從這六字入手,按部就班去解決,得80%-90%的分沒有問題。當然在復習中還注重學生應試能力的培養,這里不再多說。希望我們的學生,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謝謝!
撰稿:陳百香 供稿:教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