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使用感受與策略
很高興在這個秋意正濃的周末,我們歡聚在這里,共探新教材的教學情況,感謝同行們分享的教學經驗和教育智慧,感謝大家給我寶貴機會和同行交流,我想借這次難得機會談談我對新教材的領悟和我校高一化學教學情況,懇請各位為我們青山中學這所生源極差的薄弱學校指點迷津,給予現場指導。
一、對新教材的領悟
1、學科特點和時代特點鮮明,從注重知識走向注重活動,從“知識核心時代走向核心素養時代”,凸顯立德樹人。
2、利用多種現代表現手段,從以教師為主走向以學生為主,從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打造高效課堂,培養關鍵能力。
3、通過物質及其變化的學習和探究,落實化學核心素養。
4、聯系實際貼近生活,從書本走向生活,體現化學核心價值。
二、遇到的困惑
1、新教材必修部分涉及的知識面廣,有的知識還是比較抽象,比如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物質的量、元素周期律等。學生不易理解,且集中在必修一,內容多難度大,容易讓學生望而生畏,失去興趣;課時少,對于我們這樣基礎薄弱的學校難以在本學期全部完成,若只顧趕進度,教學質量和效果難以保證。
2、課本例題少,書后習題少,缺乏必要的解題指導。
3、中考化學分值降低,加上疫情網課教學,對這屆高一新生化學基礎影響特別大;瘜W學科地位在人們心目中進一步下降,處于尷尬境地,成為可被忽略的學科。
三、我校處境更是堪憂
今年我校高一年級實際到校人數六百多人,三分之二以上的學生在五百分以下,如果去掉體育加試和實驗這些中考成績,真正文化課成績,很多人在三百多分;很多學生中考化學成績只有幾分,很少有及格的,最為關鍵的是這些學生沒有學習習慣,不知道怎么學,有些學生上課甚至連課本都不打開。開學初的狀況是:
1、學生化學基礎差,學困生太多。
① 化學用語三不會:不會認,不會寫,不會用。
② 基本概念分不清,難理解,記不住。
③ 計算能力,理解能力,類比遷移能力更差;死板教條,不能靈活運用。
④ 處處被動,就連上課必用品都要老師到跟前逼著他們拿出來。否則,不拿書不動筆,傻傻的坐著.....。這些不是個別現象,而是普片問題,包括****班和實驗班,其他普通班更不用說了,學困生確實太多了。
2教師的困惑
① 本學期教學內容多,重難點多,任重道遠,但學生基礎差不得不放慢教學步伐,預計難以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
② 上課時老師不厭其煩的講解,啟發引導,學生能聽懂的卻寥寥無幾,真的感到很累也很無奈啊。
③ 學生不知道主動記筆記,每次重要的知識非得提醒數次,他們才懶洋洋的不慌不忙的拿出來,即使勉強拿出來了也是個擺設,敲山不能震虎啊。要想讓學生投入學習,真的不容易!
四、我們的做法
面對以上初始遇見情況,我們同組及時研討交流反思,共謀改變和提高。
1、師生共同樹立信心,堅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不拋棄,不放棄。即使是零基礎,也要筑起夢飛的翅膀。
2、想方設法培養興趣,利用實驗的無窮魅力引發學習興趣,通過多媒體展示化學與生產生活科技的關系,讓他們領悟到各行各業都與化學知識有關,讓他們深刻體會到“化學是人類進步的關鍵”,讓他們感到不學化學真的不行,激發學生下決心學好化學,讓學生們從此愛上化學。
3、潛心鉆研教材,認真備好每一堂課。教材對于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對于我們老師來說也是全新的,新標準,新內容,新形式,新的知識架構,課改的新要求,需要我們去學習,去研究,去探討。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做到有效教學,備好課,熟練駕馭教材是基本功,而備課鉆研教材是實現其目的的有效途徑。
4、用好一本資料,注重講練結合。資料不在多而在精。在資料使用上,我們以課本同步配套作業為主,在平時訓練時做到講練結合并及時批改與點評。注重每次月考的反饋,及時調整教學與設計。
5、夯實基礎,精準扶學
①開學后我們十一個班沒有急忙上新課,而是花了半個多月的時間復習九年級的化學,重點復習與高一關系密切的化學基礎知識: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合價、化學反應方程式,基本反應類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轉化、重要物質的實驗室制法、部分酸堿鹽的溶解性,化學計算等等。很大一部分學生化學是從零開始的。
②抓班風,抓學風,扶正三觀,營造適合高效學習的環境和氛圍。
③細講、慢講,多舉例,多訓練,常交流,常檢測,及時反饋。
④對學困生,個性化輔導,幫助他們找短板,查漏補差,死馬當做活馬醫。
⑤讓學生動起來,改變不聽不記不寫不想的壞習慣;明確每天必須完成的學習任務,讓他們忙起來,使他們每天都有新的收獲。
⑥分層教學,面向全體,將關愛的種子灑向教室每個角落。
分層教學,讓每個孩子都擁有“跳一跳夠得著桃子”的信心,讓優等生能“吃得飽,吃得好”,學困生能“吃得消,吃得了”。關愛每一個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研究每一個學生、發展每一個學生,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找到學生的尊嚴和快樂。為此,在教學中有針對性的分層備課,分層授課,分類指導,分層練習。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對學生進行差異性教學,改變“一二一,齊步走”的教學模式。
每一個學生雖然只是你的萬分之一,但可能卻是一個家庭的全部,我們要努力做好自己,但求無愧于心。每一個孩子都是家庭中的希望,交給了我們,我們職責重大。相信孩子,發展孩子,成就孩子,這是我們對教育的追求。
總之,“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學生,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教育使命。從“愛”出發,砥礪前行,從“嚴”入手,潛心工作,愛在無聲,讓立德樹人落地生花。
青山中學高一化學備課組
2020年11月7日
撰稿:李桂林 供稿:教科室